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创业大赛

关于举办我院第三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2019年03月19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浙财大东创〔2019〕14号

各分院,各班学生:

为推进我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遴选优秀项目参加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经研究,决定举办我院第三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时间

2019年3月——2019年6月

二、参赛对象

(一)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

(二)毕业未满5年(2014年6月之后毕业)的校友。

(三)师生共创项目,参赛项目必须注册成立公司,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5年(2014年3月1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4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2019年3月1日前正式入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三、大赛分类

大赛设创新创意组和创业实践组两个组别。

(一)创新创意组: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具有核心团队,具备实施创业的基本条件,尚未在工商、民政等政府部门注册登记,可申报此类。

(二)创业实践组:项目应已投入实际创业3个月以上,在工商、民政等政府部门注册登记的,以盈利状况、发展前景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四、参赛项目要求

(一)参赛项目根据各级各类省、国赛要求,主要对接“建行杯”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农信杯”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体彩杯”体育产业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赛事,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产业类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6)“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7)“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2.乡村振兴类

(1)乡村产业创意类:从促进乡村特色农业、乡村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产业、乡村社会服务产业蓬勃发展的角度开展创意设计。具体包括以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数字与智慧农业、家庭农场、农业全产业链、田园综合体等为主体的乡村特色农业;以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乡愁文化、传统手工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等为内核的乡村文化产业;以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生态旅游、全域旅游等为内容的乡村旅游产业;以金融、物流、电子商务、就业创业、精准扶贫脱贫、医疗保健等中心的乡村社会服务产业。

(2)乡村规划设计类:针对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生态宜家园为目标,从建筑、人居、环境、生态等方面提出规划设计。具体包括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土地利用、农居建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景观环境、村镇规划、古村落保护、空心村改造、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特色乡镇、城乡空间融合等领域的规划设计。

(3)乡村公益创意类:以乡村公益服务、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乡村治理、乡村教育、乡村慈善为核心内容,通过文学作品、公益宣传片、微电影或视频等形式,开展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意,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提振乡村文明与精神面貌。

3.体育产业类

从事体育培训、竞技、全民健身等相关服务。

4.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一)项目要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或者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二)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

(四)参赛项目具体来源有:参赛团队成员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可能研发的概念产品或创意服务;参与的教师研究课题;鼓励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成果、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以及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成果转化为创业大赛作品。

五、参赛形式

比赛以分院为单位统一进行申报,申报作品数量不限。以团队形式参赛,参赛者自行组成学科优势互补、专业搭配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创业团队,团队成员一般为4-5人,鼓励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组队。申报单位一般按项目负责人所在分院认定。

六、大赛安排

大赛分作品申报、初赛、复赛和决赛路演四个阶段。各阶段安排如下:

(一)作品申报阶段(2019年3月至4月)

由各分院组织实施。望各分院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本分院同学的积极性,尤其是高年级同学,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组团工作,确定参赛作品数量、研究方向,确保质量。

各参赛团队确定各自参赛作品后,创新创意组填写本届大赛作品申报表(附件1)和项目计划书(附件2);创业实践组填写作品申报表(附件3)和创业计划书(附件4),于4月5日前将纸质稿一式一份和电子稿上交各分院,由分院将申报表以及电子汇总表(附件5)统一交至1号实验楼512;项目团队还需在4月5日之后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进行网上报名,否则取消校内成绩。

(二)初赛阶段(2019年4月)

申报书审核筛选阶段,学校组织专家进行文本初评,评委按照书面作品评分标准对两组作品评分排序,并评选出适当比例的项目进入复赛。

(三)复赛阶段(2019年4月至5月初)

复赛环节由主题陈述、现场答辩两部分组成,主题陈述环节限时5分钟,现场答辩环节限时5分钟。创新创业组参赛选手须在主题陈述环节中对项目设计思路、项目创新创意点分析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创业实践组参赛选手须在主题陈述环节中对创业者认知、创业项目概况、创业项目成效和创业项目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四)决赛路演阶段(2019年5月下旬)

进入决赛的项目将进行路演展示。决赛路演展示要求同复赛。

七、奖项设置

(一)大赛对创新创意组和创业实践组分别设置金奖一名、银奖二名和铜奖三名,奖励标准如下:

奖项 组别

创新创意组

创业实践组

金奖

10000元

20000元

银奖

5000元

8000元

铜奖

2000元

3000元

(二)所有获奖团队的指导老师将根据奖项级别给予相应奖励,其中金奖、银奖、铜奖指导教师奖励分别为5000元、2000元、1000元。

(三)大赛按照各分院组织情况及获奖情况,设两个优秀组织奖,奖励1000元。

(四)积极寻求风险投资商对金奖作品进行实体操作。

(五)根据参赛团队意愿、成绩排名和各项赛事名额推荐优秀获奖作品参加当年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农信杯”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体彩杯”体育产业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竟赛。

八、其他说明事项

(一)在历届校内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东方学院第一、二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以上作品不得参加本次比赛(往届优秀项目仍可更新人员信息报送创业学院,与本次大赛产生的优秀项目一同进入东方学院创新创业项目库,择优推荐到省、国赛)。

(二)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创新创意组、创业实践组)、“体彩杯”体育产业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将不再另行组织校内选拔大赛。

(三)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QQ交流群:429288144,请每个报名参赛团队指定两名成员加入该群,便于赛事工作沟通及交流。

(四)大赛组织工作相关事宜,可与创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联系,王老师:87571089。

附件1: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申报表(创新创意类).doc

附件2:项目计划书模板(创新创意类).doc

附件3: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申报表(创业实践类).doc

附件4:创业计划书模板(创业实践类).doc

附件5: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第三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汇总表.xlsx

附件6: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分标准.docx

附件7: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预通知.pdf

 

创业学院

2019年3月19日

上一条:我院学子在浙江省“学创杯”2019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中喜获佳绩
下一条:我院顺利开展“第六届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复赛赛前专题培训班”第一期培训

关闭

Copyright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浙江省海宁市连杭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仰山路2号 邮编:314408

电话:(86)573-87571010 传真:(86)573-87571010